知名橄榄菜企业生产环境触目惊心,焦点

广东人吃的腌菜可能有问题! 自古以来,潮汕美食因其风味独特而备受好评,作为“潮汕三宝”之一,是沟通海内外潮人的…

广东人吃的腌菜可能有问题!

自古以来,潮汕美食因其风味独特而备受好评,作为“潮汕三宝”之一,是沟通海内外潮人的“望乡菜”,也是很多潮汕人早餐必备的“杂咸味”,其制作技艺在汕头市龙湖区、澄海区及周边村镇源远流长,广为流传

在全国各地,潮汕美食“活跃”于各类餐厅,作为潮汕地区家喻户晓的传统食品,他的发展需要更高的标准,但近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和监管,多年来一直以生产企业的产品标准作为质量控制依据

1678839156776.png

1678839145289.png

1678839136118.png

“腐菜”变成“好吃”,玉蕾橄榄料理是用快腐烂的素材做的。

苍蝇飞来飞去,污水横流,腐臭弥漫……

1月31日下午,记者走访汕头市龙湖区龙华街道南社村时,发现路边一堆随意堆放的芥末。 靠近一看,浸在泥水中接近腐败,散发着臭味。 用棍子搅动,还能看到小苍蝇在芥末上盘旋!

三天后,工作人员操作挖掘机,将地上的芥末运到叉车,再运到仓库。 经过多次询问,记者得知这堆烂芥末将用于制作橄榄料理,厂家是知名品牌——玉蕾橄榄料理。

也就是说,一堆看似无用的“垃圾”,是制造潮汕美味“橄榄菜”的原料,最终经过腌制、保藏发酵、洗盐退淡、切碎、脱水、煮橄榄油等工序,摇身一变成为包装精美的“橄榄菜”

此外,在进行腌制质量调查的过程中,记者在走访时从6家腌制厂随机收集了9种产品,送到第三方专业检测公司进行质量检测。

经检测,9种送检产品中,8种产品检出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其中最严重的是二氧化硫残留量超过限值5.3倍。

参与橄榄菜广东省地方标准起草的行业龙头

公开资料显示,汕头市玉蕾食品实业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澄海县外砂副食品厂,2001年更名为现有,率先在潮汕地区实现潮汕杂咸生产标准化。 2003年,公司的“潮汕美食”“潮汕橄榄美食”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记者了解到,当地骨干食品加工企业玉蕾开发生产含橄榄菜的“玉蕾牌”潮汕美食系列食品销售市场,也是不少潮汕人的童年味道。 “我们从小吃开始就很大。 ”汕头市龙湖区陈老师告诉记者,潮汕橄榄油的主要品牌有好几家,玉蕾橄榄油是大品牌,口碑很好,是很多人早餐必备的杂咸味。

记者在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搜索“玉蕾橄榄菜”,销量非常大。 例如,在京东自营旗舰店,450g瓶装橄榄料理的售后服务评价条数超过20万,在京东喜欢吃的东西排行榜“下食”中排名第8。

据了解,橄榄菜生产目前还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多年来一直以橄榄菜生产企业的产品标准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 2019年10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橄榄菜(征求意见稿)》 (以下简称《意见稿》 )。

据《意见稿》介绍,橄榄油是广东省有几百年食用历史的特色传统副食,人们在佐餐小菜和调味时经常使用。 由于橄榄菜地方性特色浓,在原料来源及加工制作方面与其他属性食品存在差异,目前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多年来以《橄榄菜》企业产品标准作为质量控制依据。 橄榄菜的产销规模远远超过了企业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 制定《广东省地方性标准-橄榄菜》可以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弘扬广东地方性产品特色。

但记者注意到,该标准的牵头单位为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主要起草单位还列为汕头市玉蕾食品实业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达到相应的卫生标准同样,在《征求意见稿》中,对橄榄油制作的原料要求“无新鲜发霉腐败现象,并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连夜执法

当晚9时许,汕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汕头市龙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连夜赶赴相关企业进行现场执法。

晚上9时,记者在现场看到,汕头市和汕头市龙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数十名工作人员赶到相关企业,正在现场取证调查。

“今晚再晚,对所有曝光媒体环节的规范、监管、查封,都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实施执法监管,初步了解情况后委托第三方抽检,后续调查、立案、查封、扣押都按程序执行。 ”龙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主办的陈统征表示,此事发生后,市场监管部门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接下来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规范企业生产,确保餐桌安全。

22时40分,执法人员在涉事企业清点货物,随后贴上封条。

23时许,第三方检测公司到达相关企业,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正在采样,一般15个工作的日出结果。

很多网友都说“好可怕”“以后不能吃了”

1678839250469.jpg

1678839250730.jpg

1678839250863.jpg

来源:综合社会纵横官方微博、南方日报、触电新闻、电视现场、微博评论等

关于作者: 智能物联网

为您推荐